2.4.1 人体要害部位分析
如上文所述,人体中有一部分关键结构在受到创伤后,会使大脑在短时间内部分丧失控制肌体进行有效攻击的能力,从而使人体失能(由于不同个体的生理差异,只能保证大部分情况下造成失能,可能出现偶然性)。在防卫过程中,这类要害部位将作为攻击的主要目标。根据美国陆军战地手册(US Army FM 21-150)的记录,人体中的要害部位及受到打击时的对应反应如下(本文筛选了相应的攻击动作对体能要求较低的一部分,1~9 可用徒手打击,10~14 应持械攻击):
-
双眼:
轻戳双眼会造成不受控制的流泪及视力模糊,较用力的刺或戳可能会导致暂时性失明。同时可以将眼珠挖出来【在通常情况下较难做到,但挖眼珠的动作(应由内侧向外侧进行)会拉伸视神经,引发极强烈的疼痛和意识昏蒙(disorientation),视力模糊等】。如果手指穿透双眼后方进入大脑,则可能造成死亡。对这个目标的攻击造成失能的成功率高,具有不可忽视的威慑力。
-
鼻子:
鼻子下部薄弱的软骨可以被轻易地打碎,造成强烈疼痛和无法控制的流泪。大多数情况下对此进行打击可暂时有效解触威胁。但在人体肾上腺素分泌过多的情况下,导致其完全失能的概率相对不高,一般作为连续性创伤的开端,用于增加后续攻击成功的几率。
-
下颚侧面:
打击时可能造成下颚错位或局部面瘫,一般力度下较容易使人失去意识。对其进行攻击后可依据对方是否失去意识判定是否失能。
-
下颏(下巴):
受到击打后可能造成局部瘫痪、轻度脑震荡或使人失去意识。此时打击所用的力会通过下颚骨作用在大脑后方控制心脏功能和呼吸机理的部分。攻击此目标后判定是否失能的标准同上。
-
咽喉:
对咽喉前面部分有力的打击可使气管破裂,从而导致死亡。一般力度下会导致极度疼痛和呕吐。将喉结打碎可取得最佳效果。这个目标受到创伤后导致失能的概率极高。
-
颈部侧面:
位于此处的颈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受到剧烈冲击时会使人体意识模糊(迷走神经受压迫导致血压降低)。力度较轻的打击会导致强烈的疼痛和无意识的肌肉痉挛,将力量集中在耳朵前下方的颈部中间处可取得最大效果(位置大致与颈动脉重合)。从总体上来说,击打颈部侧面是使人体暂时失能较为理想的方式。
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目标,对其进行攻击可达到本文所要求的防卫效果,但并不容易造成持久性的伤害。如果无法使对方失去意识,必须继续实施连续性的攻击。
-
颈部后方:
力度较大的击打会造成颈部挥鞭伤或脑震荡。导致失能的概率较高,但仍取决于具体情况。
-
胃部(或腹腔神经丛):
位于胸骨正下方处,打击此处主要导致疼痛,击中腹腔神经丛会使膈肌舒张,造成呼吸困难或使人失去意识。这个目标受到创伤导致失能的概率同样取决于具体情况。
-
腹股沟(即裆部):
对这一部位的攻击本质上是对神经聚集处的打击,因此不分性别。一般力度下可使人失能(罕见个例除外)并造成强烈疼痛,甚至导致神志不清。需要注意的是,对此处进行打击未必会立即导致失能,其造成的影响在少数情况下可能延迟出现,应做好进行连续性攻击的准备。
-
锁骨:
位于双肩前方,锁骨骨折会导致对方无法控制同侧手臂,并且可能造成臂丛神经或锁骨下动脉断裂。
-
手背:
手背上的神经处于手骨上方,受到打击时会造成极强烈的疼痛。同时手背上的细骨较容易被打断,导致手指无法正常运动。造成人体完全失能的概率相对不高,但可以有效降低侵害人实施控制或攻击的能力。
-
腿筋(在大腿后方连接臀肌和膝盖背面的肌肉处):
切断腿筋可达到致残的效果。
-
胫骨:
位于小腿前侧,由于缺乏肌肉保护,用坚硬物体打击时会导致剧烈疼痛,且可能造成断裂。
-
脚背:
位于脚背上的骨骼较细,可较轻易地打断,起到阻碍行动的作用。